當(dāng)前位置: 育兒網(wǎng)?>? 新視野 > 國外育兒 > 歐洲卷

“老外”的教子之道

本文Tag標(biāo)簽:父母/教育??

  許多有過國外生活經(jīng)歷的人,都深深體會到不同國家兒童教育的差異性。1996年日本對近2000位家長進行了雙親意識調(diào)查,主要是關(guān)于“對孩子將來的期待”這一問題。家長們對男孩子們的期望是:①獲得社會的信賴,占30.3%:②擁有心靈充實的生活,占35.9%:③和周圍的人和睦相處,占34.2%。家長對女孩子的期望是:①擁有美滿的生活,占57.3%:②擁有心靈充實的生活,占42.7%??梢?,他們的期望熱點不僅僅只限于能夠考上高等院校,找到一個好工作?,F(xiàn)在,讓我們來看一看“老外”的教子之道吧。

  營造道德與文明的氛圍

  美國的父母既尊重孩子的個性,又十分重視兒童的品德教育。孩子要講文明、懂禮貌,學(xué)會交朋友是父母對孩子的基本要求。美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停留在枯燥的講解上,而是以身作則。比如不隨地吐痰、愛護公共設(shè)施、尊重老人和對人彬彬有禮等等。一位美國學(xué)者說:“孩子們從來不會忘記模仿他們的長輩?!痹诮逃⒆幼鲆粋€文明人方面,父母的文明素質(zhì)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東方是禮儀之邦,如日本、韓國和中國等更加重視兒童的道德教育。在這方面,韓國的“長幼有序”教育是較為突出的。韓國的“長幼有序”教育是一種家庭與社會全方位的兒童教育活動,其主要內(nèi)容是敬老孝親,讓兒童自小就增強尊重長輩的意識。比如不與老人并肩而行,而要錯后一步;對輩份比自己大一輩的人要視如父母;人與人交往時,要尊重比自己年長的人等等。這些對兒童的嚴格要求直接影響到他們長大以后的做人方式。韓國學(xué)生很少有對老師無禮的行為,對家長也畢恭畢敬。這都源于初期的“長幼有序”。

  逆境中塑造獨立性

  對兒童獨立性的培養(yǎng),以美國最為突出。美國兒童自兩三歲起便獨居一室,如孩子有恐懼心理,大人便買一種專門的燈,安在孩子的臥室里,徹夜亮著驅(qū)逐黑暗。父親或母親臨睡前到孩子房間里道一聲晚安就走,孩子則抱著娃娃之類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間。在美國,l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飯,父母將孩子“綁”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讓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飯。在幼兒園,幾個月大的孩子竟然要獨白喝奶,2歲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飯。曾有一位中國人將自己8個月的孩子送到托兒所,由于孩子拿不到水瓶便終日不能喝水。這位朋友發(fā)現(xiàn)后十分傷心,很快領(lǐng)孩子離開了那所幼兒園。

  另外,大街上很少見到拖兒帶女的美國人,即使是在商店,也很少見有美國人抱著孩子,2~3歲的孩子跟著大人的背后蹣跚而行,太小的孩子就被放在購物車上,或夾在胳膊下。一次去一個美國家庭串門,在三四個小時的談話中,見到他3個月的小女孩自始至終面朝下趴在地毯上,她竭盡全力想撐起自己的身體,一次次地失敗,又一次次開始新的嘗試,這種場面真是令人激動不已。

  聽留學(xué)歸來的朋友講,在日本也很少看見抱孩子的母親。下雨天,??吹竭@樣的場面:三四歲的孩子穿著雨靴,背著小包,撐著小雨傘跟在大人的后面走。有時,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母親竟然一聲不吭地等在那兒,孩子此時也不聲不響地爬起來繼續(xù)走路。一位日本朋友非常喜歡自己的兒子,但是他卻從不抱那不滿周歲的孩子。問其原因,她說:“孩子一哭就抱他,會養(yǎng)成愛哭的壞習(xí)慣?!比毡救送貌唤饲榈膰揽岱椒ㄋ茉旌⒆拥囊庵竞推焚|(zhì)。比如飲食方面,以食不過量為信條,不讓孩子吃飯吃足,因為孩子的胃過于疲勞就會使大腦功能減弱。認為多吃會使孩子蠢笨不思進取。此外,日本的幼兒園,要求孩子一年四季只穿一條短褲。當(dāng)看到孩子們在凜冽的寒風(fēng)中赤身奔跑時,日本人教育兒童的嚴酷性得到極恰當(dāng)?shù)尿炞C。也許這種場面極大地說明了為孩子創(chuàng)造生活逆境并從中培養(yǎng)獨立性和進取精神的重要性。

  尊重孩子的意愿

  對很小的孩子也要尊重,給孩子自主權(quán),以便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完善孩子的個性,這是大多數(shù)美國父母的信條。

  美國父母與孩子談話,一般語調(diào)平和親切,很少聽到他們粗聲粗氣地訓(xùn)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了錯事時,也是循循善誘,反復(fù)講道理。孩子承認錯誤并表示悔改后,家長總是要說聲:“我們愛你。”

  美國父母認為家長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給予孩子愛,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長們總是把“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之類的字眼掛在嘴邊。由于得到了父母的愛護和尊重,美國的孩子從小就可以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并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什么式樣的家電、汽車,如何布置房間、處理家務(wù),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與父母商討,父母也都愿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對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一位美國朋友對我說“不要強制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那會傷害孩子的感情與個性?!边@些與我們中國人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觀點截然不同。

  歐洲的兒童,在充分享受大人尊重的同時,也與美國兒童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以德國為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quán)益已被列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guī)定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xí)慣;另一方面,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遇,可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quán)利。為使兒童的性格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德國教育家提出了“體驗自然”的口號,德國兒童從小就可以參與各種“生態(tài)活動站”的活動,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和感受,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盡情展示自己的個性。

  無論中外,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成才需要各種條件,如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逆境中磨煉以及程度較高的文明素質(zhì)等等,而絕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孩子吃飽肚子、多讀幾本書和溺愛孩子上。縱觀一些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如居里夫人、丁肇中、卡翁內(nèi)絲以及巴甫洛夫等人的成長經(jīng)歷,他們都是在艱苦的逆境中成長起來的。希望以上介紹的一些國外兒童教育的情況能夠給中國父母一些有益的啟示。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nèi)回答您!